上一篇讲要识别和分析领导。
没想到反响这么大。
很多读者说第一次意识到:
原来我该认真研究我的领导。
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。
校招进了中厂做产品经理。
后来转程序员,一路自学。
现在独立开发的产品月活破百万。
这些经历让我明白:
职场不是学校,领导也不是老师。
很多人刚入职就犯一个错:
觉得领导说的都对。
盲目执行,不敢质疑。
这是典型的青铜思维。
真正的高手,会往后退一步。
先看清三个问题:
第一,领导能力行不行?
第二,他人品靠不靠谱?
第三,他的边界在哪里?
前两个可以画成四象限。
横轴是能力,纵轴是做人。
你得先搞清楚他在哪一格。
遇到能力强、做人也强的领导——
立刻全力以赴跟着干。
这种人可遇不可求。
相反,要是两样都差——
别犹豫,尽快离开。
每多待一天都是浪费生命。
最难判断的是两种中间态。
一种是能力强但做人差。
这类领导能带你打胜仗。
但过程痛苦,情绪损耗大。
建议策略:边学边走。
把这段当成跳板。
告诉自己:钱难挣,屎难吃。
用最冷静的心态扛过不公平。
另一种是能力弱但人品好。
很多人瞧不起这样的领导。
背后吐槽“老板SB”。
但我认为,这反而是机会。
你可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。
用你的专业补他的短板。
让他成功,你就跟着受益。
格局打开,你们是利益共同体。
最想说的是第三点:边界。
这不是人人都需要懂。
但一旦你能看清楚——
你的天花板就不再是他。
而是整个行业、整个市场。
什么叫边界?
就是他思维止步的地方。
他不愿投入时间的事。
他认知盲区或资源死角。
你看准了,就加大压强。
用年轻、体力、学习力,
甚至自掏腰包投入。
砸出他无法覆盖的时间密度。
我不是天生就会这些。
也是从踩坑里学来的。
在深圳长大,家里普通。
没背景,只能靠方法论活下来。
人生要有框架,职场更需要。
小马过河,靠的是试探和总结。
不是情绪,也不是抱怨。
做好第一和第二点,
已经跑赢90%的职场人。
至于第三点,留给黄金选手。
他们不需要被提醒,
自然会在边界外开疆拓土。
祝每一位,
从小马过河到鹰击长空。
脚下有路,眼里有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