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常在想,好决策的本质可能不是追求最优解

而是避免掉进最差的那个坑。

前几天和一位上市集团CFO吃饭。

他说了一句让我开始思考的话:

“做决策最难的,是我们总忍不住想去预测未来。”

实话,吃饭就是吃饭,当时没啥想法。

现在回头一想,这句话有点意思。

比如,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

深夜还在纠结要不要换工作。

现在的岗位安稳,但像温水煮青蛙。

新机会有潜力,又怕踩坑。

想来想去,最后啥也没干成。

问题出在哪?

是我们太执着于找到完美路径

CFO朋友分享了个观念:
就一个字:

具体怎么理解?
好的决策,应该让你能借到三样东西:

借势 —— 能否“借”上大趋势的顺风车?

借力 —— 能否“借”用别人的资源和能力?

借智慧 —— 能否“借”用已被验证的经验?

他的标准很清晰:

三借里能拿两借,就可以动手。

少于两个,再诱人也不碰。

这个框架把我从情绪里拉了出来。

不再靠感觉拍脑袋。

而是有了结构化的判断依据。

现在回头看,避开最差解,比找到最优解更可靠

因为前者可控,后者只是幻想。

深圳长大的孩子都知道一个道理:

台风来了,站对位置比跑得多快更重要。

你不需要预测风往哪吹。

只要提前站在风口就行。

这就是“借势”的本质。

这下,我有点懂雷总当时创立顺为资本的想法了。

就写到这了,每天输出点思考,怪有意思的,不知道有多少人看。

文章标签: 暂无标签

评论区

头像

偶滴丞相

创业者/武大硕士

分享一些创业和职场经验,数据已脱敏。

觉得有用的,辛苦将本网站分享给朋友。

800 篇文章

分享给朋友

点击下方按钮复制分享链接,功德+1